1、功率低
我國與發達國家在物流本錢方面、周轉速度方面以及產業化方面存在較大距離,服務水平和功率方面都比較低。我國每萬元GDP發生的運送量為4972噸公里,而美國和日本的這一目標分別為870噸公里和700噸公里。
武清物流公司說我國物流體系各環節的聯接較差,工作功率不高,反映為貨品在途時間、儲存時間、基礎設備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均有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僅以貨運轎車的生產率水平為例,美國營運轎車的單車噸年產量約為66萬噸公里,而中國這一目標僅為3萬噸公里左右。二是速度慢。目前我國鐵路卡車的運營速度僅46.4公里左右,散裝、集裝箱等高效運送方法比重較低,裝卸時間較長;公路卡車的運營速度也缺少50公里;內河航運速度更低;原材料、半制品及產制品的在庫周轉時間平均在3—6個月左右。
此外,依據調研及有關資料剖析,我國許多商品總本錢中,物流費用已占到20—40%,每年因包裝形成的損踐約150億元,因裝卸、運送形成的損踐約500億元,保管不善形成的損失在30億元上下,公路貨運因缺少合理的物流安排,空駛率多年來保持在50%左右;鐵路因能力缺少,使相當數量的商品失去銷售時機或無法保證企業提供客戶滿意的服務;水運因運送安排方法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使許多產品失去了低價運送的途徑。
2、兼容性差
總體來看,我國現有的物流基礎設備雖然有了很大開展,可是還比較落后。按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計算的運送網絡密度,我國僅為1344.48公里/萬平方公里,而美國為6869.3公里/萬平方公里,德國為14680.4公里/萬平方公里,印度為5403.9公里/萬平方公里。這方面,咱們不僅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與印度等開展中國家相比也有較大距離,如果按人口計算則距離更大(國務院開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總1417期)。
武清物流公司認為在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傳統模式影響下,我國各種物流基礎設備的規劃和建造缺少必要的協調,因而物流基礎設備的配套性、兼容性差,導致體系功用不強。各種運送方法之間、不同區域運送體系之間相互聯接的紐帶設備建造方面缺少投入,對物流產業開展有重要影響的各種綜合性貨運紐帶、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造開展緩慢。
我國物流體系一般技術水平低,裝備落后。在倉儲設備方面,第三方物流企業具有的倉庫70%是一般平房倉庫,現代化立體自動化倉儲設備比例極低,具有冷藏、保鮮、氣調功用的倉庫更少。在運用的轉移工具中,人工轉移車,手推叉車和一般起重設備占到70%以上,而可視屏叉車等現代化的轉移工具卻很少選用。在運送工具方面,第三方物流企業具有的運送車輛中,一般車輛占70%以上,而現代化的箱式貨柜和集裝箱拖頭及特種運送車輛卻很少。物流企業開發和運用的物流信息軟件,功能水平不高,即使有些軟件比較適用,但有時又與客戶體系不兼容。